
2025-03-07 15:51 点击次数:88
图片
图片
图片
在这个喧嚣的时代,人们往往被生活中的琐事和外界的压力所困扰,心灵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。
无论是忙碌的工作,还是无尽的信息轰炸,都使得我们的内心变得浮躁和疲惫。我们渴望平静,渴望回归内心的纯净与安宁,但又常常难以做到。
道家经典《静坐说》恰恰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。通过静坐,我们不仅能够培养一个平和的心境,还能在修行中发现更深层的智慧与生命的真谛。
常读此文,能够帮助我们静下心来,养护精神,领悟修心的真正意义,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深刻的内心平和。
图片
1. '人生终日扰扰,一著归根复命处,乃在向晦时,即天地万物不外此理。'
解释:人生整日都处于忙乱、纷扰之中,然而最终每个人的归宿和生命的意义,都在于向终极的智慧和内在的宁静归去。这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普遍法则。
心得感悟: 在繁忙的生活中,我们常常迷失自己,追逐外在的事物,却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根本。
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,才会发现真正的安宁并非来自外界的成就或物质,而是归于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。
通过这一点提醒我们:无论生活多么忙碌,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去思考和体验生活的意义,而不是一味地追逐外部的纷扰和表面的成功。
2. '于此可悟学问宗旨,只是主静也。此处工夫最难下手,姑为学者设方便法,且教之静坐。'
解释:学问的核心在于“静”,而“静”是最难掌握的,因此提供了静坐这一方法来帮助他们修炼。
心得感悟: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学问在于“动”,如行动、思考、探索,但实际上,学问的真正根源在于“静”。
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,放下浮躁与焦虑,才能更深刻地思考和领悟事物的真谛。
静坐并非仅仅是坐着不动,更是一种内心的沉静与专注,它帮助我们清晰思维、放慢脚步,回归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。
图片
3. '日用之间,除应事接物外,苟有余刻,且静坐。坐间本无一切事,即以无事付之。'
解释:在日常生活中,除了必要的工作和应酬之外,每当有空闲的时间,就要静坐。
坐的时候,不去想着什么特别的事情,而是让自己处于一种“无事”的状态。
心得感悟:现代生活节奏快,信息纷扰多,许多人总是忙碌不停,甚至连休息时也难以放空自己,常常带着各种思绪和压力。
然而,静坐不仅是休息,更是给自己一个空白的空间,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恢复。
通过放下杂念,回归到“无事”的状态,我们能够重新获得平静和专注,进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
4. '既无一切事,亦无一切心,无心之心,正是本心。'
解释:当我们没有任何外在的事物和内心的杂念时,所呈现出来的“无心之心”,才是我们最本真的心。
心得感悟: 这句话深入探讨了“心”的状态。当我们停止对外界的执着和内心的纷扰时,我们会发现,原来内心本就没有复杂的欲望和焦虑,反而是一种纯粹、真实的存在。
无心并非没有心,而是无杂念、无偏见、无执着,真正的自由与平和就在这种“无心”之中。放下世俗的烦恼,才能真正看到内心的清澈与安宁。
图片
5. '此时伎俩,不瞑目,不杜聪,不趺跏,不数息,只在寻常日用中,有时倦则起,有时感则应,行住坐卧,都作坐观,食息起居,都作静会。'
解释:静坐不必拘泥于形式,不必刻意闭眼、屏息或采取特定姿势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,每时每刻都保持内心的觉知与观察,哪怕是感到疲倦时也可以起身,感到需要时也能做出反应。
心得感悟: 静坐不仅仅是在静止中找到平静,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无时无刻的觉知。
无论是在走路、吃饭、休息,还是与人交流时,都可以保持内心的清明与专注。
通过“静会”,我们能够在生活的点滴中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无所不在的智慧。生活的每一刻都是修行的机会,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,就能发现这其中的深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